Addiction卜俊杰实验室揭示了神经反馈调控助力成瘾治疗
2025年2月,我院研究生导师卜俊杰在药物滥用领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Addiction》(中科院一区,JCR Q1)发表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Effect of EEG Neurofeedback Therapy on Addiction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的研究生万欢为论文第一作者,卜俊杰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
成瘾障碍(addiction disorders)包括物质成瘾(如酒精、阿片类、尼古丁成瘾)和行为成瘾(如网络成瘾、食物成瘾),其核心特征为对成瘾目标的强迫性追求、行为失控及持续渴求,不仅严重损害个体身心健康,还加剧社会犯罪率、降低劳动效率并增加医疗负担。目前临床治疗以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如美沙酮)为主要手段,这些方法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在长期疗效维持、副作用控制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虽显示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进一步关注并优化安全性相关的实践细节,以更好适配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神经反馈(Neurofeedback, NF)作为一种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脑信号(如脑电信号)来促进受试者调节大脑活动,其中所需的神经模式通过视觉/听觉奖励得到强化,为成瘾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然而,由于临床人群异质性和研究方法差异,其疗效结论尚未统一,亟需系统性定量分析。
近期,安徽医科大学卜俊杰实验室系统综述了神经反馈对成瘾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定量评估了疗效。该研究纳入2000-2025年间17项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亚组分析和元回归,系统评估了神经反馈对成瘾障碍的治疗效果,揭示了反馈方式和治疗次数对疗效的关键影响,为优化临床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通过严谨的亚组分析与元回归,为成瘾领域神经反馈治疗的临床方案优化提供了定量循证支撑。首先,在疗效方面,明确神经反馈可显著缓解成瘾症状,且对物质成瘾的干预效果不同于行为成瘾,为临床针对不同成瘾类型制定优先级干预策略提供了参考。其次,在技术参数方面,发现反馈方式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治疗效果随干预次数增加呈现剂量效应上升趋势,这一发现可指导临床选择高效反馈模态,并个性化设定治疗疗程(如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调整疗程数量),避免既往因方案参数混乱导致的疗效差异。此外,研究还通过质量评估与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排除了个体研究异质性对结论的干扰,为后续临床开展神经反馈治疗提供了标准化操作依据,助力该技术从 “经验性应用” 向 “精准化、规范化治疗” 转型,让更多成瘾患者能通过安全可控的神经反馈技术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卜俊杰实验室长期致力于神经反馈技术在成瘾等脑疾病调控中的研究。实验室聚焦于新型闭环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深入解析成瘾脑功能异常及其调控机制。实验室已经系统开展了物质成瘾(如尼古丁成瘾、甲基苯丙胺成瘾)和行为成瘾(如网络游戏障碍)的神经反馈研究,致力于建立基于脑功能特征的疗效预测模型,推动神经反馈面向临床转化,为实现成瘾的神经调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dd.7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