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Stimulation: 张蕾团队揭示α-tACS可有效改善NSSI青少年对自伤线索的注意偏差
202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张蕾教授团队在国际神经调控领域顶尖期刊Brain Stimulation(IF = 8.4)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 on attentional bias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dolescents: A single-blind sham-controlled study”的研究论文。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童青和第二附属医院心理与睡眠医学科的耿峰主任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的张蕾教授、第一附属医院汪凯教授、第二附属医院田仰华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这项研究表明,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α-tACS疗法能有效缓解NSSI青少年对自伤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差,并显著减少其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通常被定义为无自杀意图的故意破坏或改变身体组织的行为。这类行为多见于青春期早期,常见方式包括割伤、烧灼、抓挠和击打。过去几十年间,全球NSSI行为的发生率持续攀升,中国青少年NSSI发生率达到24.7%。值得注意的是,NSSI会显著增加青少年后续自杀企图及相关行为的风险,已成为社会重大关注问题。
最新研究表明,有NSSI史的青少年对自伤相关图片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差并能诱发自伤行为。神经调控技术凭借其直接调节神经活动的能力,近年来已成为NSSI干预研究中一种颇具潜力的方向。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是一种通过头皮施加低强度电流来调节脑活动和连接性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法。被称为“静息节律”的α波段(8-13 Hz)通过其节律性活动调节皮层兴奋性,在维持高水平内在脑活动和调节视空间注意力及注意偏差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是自上而下注意力调控机制的核心脑区。在dlPFC施加α频段经颅交流电刺激(α-tACS),可通过调节该脑网络的振荡活动,有效干预注意偏差。已有研究发现,针对dlPFC脑区的α-tACS能减少注视吸烟相关图片的时间,降低吸烟者的吸烟欲望。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探索α-tACS对NSSI青少年注意偏差的调节效果。
这项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初步表明,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α-tACS疗法能有效缓解NSSI青少年对自伤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差,减少自伤行为,降低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干预一天后对自伤相关线索注意偏差的改善程度,可显著预测连续七天干预后NSSI行为频率的减少程度。综合来看,这些结果提示延长α-tACS治疗时长可能成为一种治疗NSSI的潜在干预策略。然而,未来研究亟需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治疗参数(如刺激频率、疗程总时长及强度),以提升治疗效果。
图1. 研究流程和研究结果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安徽转化医学研究所科研基金、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用医学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rs.2025.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