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风采|潘宇晨:拾一道白光 送给自己
消毒水味里学步
如果说,有这样一道光,刺破了世间黑暗;如果说,有这样一缕风,化解了日日煎熬;那么,就有这样一群白衣人,仿佛背负着神的旨意,在昼夜里燃烧,在方寸间为生命歌唱。
聊起童年,我常常骄傲地说自己在医院长大。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一名护士,因为工作繁忙,很多时候我会被他们带在身边。年幼的我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没事的时候总是背着双手,出入病房,那副一本正经的模样总是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谈起成长经历,我常常感叹妈妈值夜班的小床比家里的大床睡得香。依稀记得,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是取下针头的注射器、彩页的解剖书、爸爸的听诊器……每到冬天,灌满热水的配药软瓶就会成为我的暖手宝,揣着它,再漫长的严寒也能挺过。那时的我,在阵阵消毒水的气味中,救死扶伤的念头悄悄萌生了……
书山题海内跋涉
所谓经验,不过是前人生命的草稿,因为每个人此生只有一次度过此阶段的机会。于我而言,因为前期稍有懈怠,高三成为了我高中生涯里最辛苦的一年。虽然网络上有很多高三成功逆袭的例子,但我们需要意识到那究竟是少数的。把高一高二的基础打好,认真过掉每一个知识点,就能让你在高三的总复习当中如鱼得水,同时节省下一大段时间去刷真题,去搭建框架梳理知识。其次,有目的地学习非常重要。在高中,我们面临的是高考,所以把高考题研究透彻是我们的必修课。在查缺补漏中,有针对性地分题型突破,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很有必要。
最后我想说的是,系统学习需要整块时间,但碎片化时间也应该合理利用。比如一个课间十分钟,可以用来解决零碎知识点,日积月累也会获得可观的进步。
前辈榜样中感悟
我的爸爸是安医大96级临床毕业生。在我刚念书那会,他就鼓励我树立目标,争取超越他,为安徽医疗大厦添砖加瓦。2003年5月,工作三年的爸爸冲在非典疫情一线,日夜颠倒,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0年年初,工作二十年的爸爸再次置身于新冠疫情前线。从出生到成人,我的爸爸一直向我展示着学医人所肩负的使命和担当,以及安医毕业生所应有的美好品质。学医梦,一点点地生长着。直到这一年,我真正地以笔为刀,踏上高考的战场,面对职业生涯十字路口的选择。当我越是走近这条路,我越是不安:李文亮医生、陶勇医生等等的遭遇,让我开始怀疑这个职业,或者说是这个职业所面对的社群。我的焦虑好像并不能解决什么。于是,我开始寻找,寻找理想主义的关怀,寻找那种若隐若现的坚韧,就仿佛在寻找一种认可这一切的证据。直到我看见陶勇医生重伤未愈仍作下诗歌《心中的梦》,看着里面“我尊重那些因为家境贫寒,一贫如洗,仍然坚持劳动,不放弃治疗的人;我尊重那些即使明知自己身患绝症,却仍然怀揣梦想 不断地进取奋斗的人;我尊重那些被孤立、被误解 、被伤害,遍体鳞伤但仍心无恨意,笑对人生的人;我也尊重那些用幽默填充身体的残缺,用热情点燃生命之火的人。”,读到这里,我由衷感慨医者的仁心。那种极大的信心和人格定力感染着我,最终,我走上了医学之路,拾起了那道白光。
如今,成为安医大的一份子,我甚是光荣。新的征程,我将秉承着“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安医校训,努力奋进,为安徽医疗大厦添砖加瓦!